虽然数字资产的概念被人广泛提及,但是仔细梳理可以发现,各界对数字资产的理解千差万别:有人认为,数字资产是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,是技术高度发达的产物,只有社会经济、科学技术水平达到相当的程度,数字才能成为资产;有人认为,数字资产是一切以且仅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,具有独立商业或交换价值的资产;还有人认为,数字资产应该是原生的、包含全量信息的、以数字形式展现和流转的资产。显然,数字资产的概念远未统一,其原因在于:一方面,数字技术进步飞速,数字资产的内涵处于动态演化过程中;另一方面,逻辑出发点不同,结论自然不同。商业银行有必要从自身的业务逻辑出发,明确数字资产的内涵和外延,精准定位数字资产的经营边界和策略。
“数字”和“资产”的次序简单调整,内涵却大不相同。数字资产化是将数字转化为一种具有价值的资产的过程,资产数字化则是将实体资产转化为虚拟世界的二进制数字的过程。二者的经济实质、价值实现过程和核算方式差异显著。
1. 经济实质
从经济实质看,数字的资产化标志着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的诞生,意味着数字具备了稀缺性,成为一种经济资源。数字资产化的代表性案例便是大数据技术。此处的“数字”与“数据”的含义更为接近。在我国,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。因此,归于此类范畴的“数字资产”可被称为“数据资产”。
资产数字化指将物理世界的资产转化为数字形式,映射至数字空间的过程。资产数字化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实物资产的价值交换过程,使交易更便利化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资产数字化并没有创造新的资产,此处的“数字资产”代表了既有的信用关系。
2. 价值创造过程
从价值的创造过程看,数字资产化的价值创造过程在于通过所有者的加工、处理和分析,优化现实世界的资源和财富配置。数字资产化的价值实现依赖于所有者的能力,和无形资产更为相近,其价值是通过间接过程实现的。
资产数字化并未改变资产价值的原有实现方式,其存在依赖于实体世界的既有资产。将实体资产映射到数字世界之后,信用关系的存在形式发生转变,但资产的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保持不变。以数字货币为例,数字形态的货币依然发挥着交易媒介、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等职能,与纸币并无本质差异。
3. 核算方式
从核算方式看,数字资产化的会计核算和无形资产更为接近,价值取决于企业通过该资产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。对商业银行而言,数字资产化的价值体现为基于数字构建的模型创造的价值。
资产数字化的会计核算与传统的金融资产则更为接近。可以想象,通过众筹等方式发行的STO,实际上相当于数字世界中发行的股票。因此,尽管目前尚无成熟、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,但是其基本核算原则应当与既有金融资产保持一致。
对比数字资产化和资产数字化发现,数字资产化更强调数据资产的创造;资产数字化更强调资产向数字形式的转变,二者含义差别较大,以“数字资产”概括二者容易引起混淆。巴塞尔委员会和各国监管机构也将数字资产纳入了监管框架,一般将比特币认定为非国家信用的货币,将STO认定为融资活动。根据这一监管思路,数字资产的含义也更为接近资产数字化,因此,可以考虑以“数字资产”特指资产数字化,以“数据资产”指代数字资产化。
三、数字资产的实现过程
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配套的数字金融体系。资产的数字化是建立数字金融体系的前提,那么,资产的数字化包括哪些步骤?
1. 确权
在数字金融时代,公私钥体系对传统的账户体系构成巨大挑战,确权不再必须通过账户体系完成。用户可通过数字身份,对拥有的资产进行登记,经分布式网络中的所有用户的一致认可后,完成数字资产的初始确认。
2. 资产原生信息的数字化
在资产的数字化过程中,资产的底层信息同步数字化,并随时间流逝自动更新,信息披露的效率和真实性大幅提高,底层资产的自主流动性随之提高。信息披露机制的自动化、透明化,降低了市场参与者的信息搜寻成本,对中小融资者更为友好。
3. 智能合约
数字资产的交易模式会发生深刻变革,交易双方可以将事前约定的合同条款写入智能合约,待条件触发时自动实现资产的交割和转移,交易流程无需第三方介入,可有效降低监督成本。
数字资产的出现,或将重构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,允许大量传统的非标准化资产进入金融市场,低成本地在投资者之间流通,将催生金融业的革命,推动数字金融体系的建立。
云跑·中国项目在线上建立353个虚拟场景,所有的虚拟场景根据实地景区1:1建立,虚实之间的差距不超过3CM。依托酷约科技的平台,酷约打造的元宇宙数字场景。功能覆盖全球爱好运动的人,包含学校,上班族,老年人等各种兴趣圈子,个人等多种角色的真实交流互动平台,功能全面。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在云端进行运动比赛,游览云端校园,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等。用户可以通过平台与学校,同学加强联系,承载归属感,发挥集聚效应。这是属于云跑·中国的数字资产,能够在未来赋能实体产业,促进实体产业的发展。